法郎非洲 - 在法非關係中引發爭議的貨幣

法郎非洲貨幣於1945年12月26日成立,旨在增強二戰後法國屬地之間的穩定。

根據分析師專家的說法,法國設立法郎非洲法郎以取代之前的西非法郎,已成爲幫助法國維持對該地區國家經濟和行政影響的工具。

最初,法郎CFA與法郎按照固定匯率掛鉤。這保護了板塊免受法郎貶值的負面影響,使從法國進口的商品變得更便宜,但同時也降低了它們的全球競爭力。

在1950年代,法郎CFA成爲法語非洲地區的共同貨幣,與法郎保持固定匯率。在1960年代,盡管已經獲得獨立,但大多數國家仍然根據與法國的新協議保持法郎CFA作爲官方貨幣。隨後,法郎CFA被劃分爲兩種獨立的貨幣:

  • 西非法郎(在西非國家使用)
  • 中央非洲法郎(在中非各國使用),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中央銀行

當歐元在1999年誕生時,法郎非洲貨幣(Franc CFA)與歐元掛鉤,繼續維持固定匯率機制。

Franc CFA使用的板塊

Franc CFA區域包括14個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分爲兩個貨幣聯盟:

  • 西非經濟和貨幣聯盟 (WAEMU)
  • 中非經濟和貨幣共同體 (CAEMC)

西非經濟和貨幣聯盟(WAEMU)包括貝寧、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幾內亞比紹、馬裏、尼日爾、塞內加爾和多哥。中非經濟和貨幣共同體(CAEMC)包括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和加蓬。

板塊 Franc CFA 對成員國的經濟獨立施加了一些限制:

  • 無法單獨貶值貨幣以促進出口,這將阻礙增長
  • 統一的貨幣政策限制了各國應對各自挑戰的能力
  • 如果不符合區域的總體目標,就很難實施出口支持政策
  • 歐元升值導致出口商品價格漲,影響競爭力

最後一點產生了連鎖反應,使經濟依賴於某些特定商品,最終導致其他領域的生產率低下。

最初,各成員國必須將100%的外匯儲備交給法國外匯局。這個比例在1973年降至65%,在2005年降至50%,但仍然是法郎CFA最具爭議的點。根據專家的說法,法國外匯集中管理的外匯儲備限制了各國貶值貨幣的能力,這本可以幫助提高出口競爭力。

努力改革

2019年,馬克龍-瓦塔拉倡議被提出,旨在現代化西非法郎,並減少法國的影響。

根據法國總統和科特迪瓦的名字命名,這項倡議包括三項主要改革:

  • 將貨AVIL稱更改爲 "Eco"
  • 取消WAEMU各國向法國財政部寄存儲備的要求
  • 從WAEMU中央銀行董事會中撤回法國代表(BCEAO)

然而,由於新冠疫情和成員國之間經濟條件的差異,這項倡議的實施被推遲。

盡管如此,向生態轉型的努力仍在進行中,談判被認爲已處於高級階段。然而,法國在此過程中仍面臨阻礙非洲政府改革努力的指控。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