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盟商品祭出反傾銷大棒

robot
摘要生成中

歐盟2024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後,中國終於按捺不住怒火,開始了一連串報復行動,針對從歐盟進口的多種商品祭出反制措施。

說實話,歐盟那套"中國電動車廠商削價競爭"的說辭根本站不住腳。他們先動手,現在卻裝無辜!

中歐貿易戰火全面燃燒

中國商務部直接出手了,對歐盟進口商品實施反傾銷措施,讓貿易緊張局勢徹底惡化。我們這次可不是光說不練,從豬肉到白蘭地再到塑料,統統都在打擊範圍內。

豬肉方面,據報道中國商務部初步調查發現了明顯的傾銷證據,這些行爲已經損害了國內產業。結果如何?最高62.4%的關稅直接拍在歐盟豬肉進口商臉上!這些措施將從9月10日開始實施,那些參與調查的西班牙、丹麥和荷蘭公司稍微幸運點,關稅在15.6%到32.7%之間。

路透社報道說這決定理論上在12月調查正式結束前可能還會變,但我看懸!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周五跳出來指責中國的調查,說什麼基於"可疑指控,證據不足"而不是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呵,當初你們對我們下手時怎麼不照照鏡子?

白蘭地也沒逃過,商務部對歐盟生產商徵收最高34.9%的關稅,從7月開始持續五年。不過像保樂力加、LVMH和人頭馬這些大牌被放過了,賣價超過某個未公開最低價的品牌也獲得豁免。據商務部透露,34家公司同意最低價格承諾,以免被徵收關稅。

乳制品也遭殃了!8月份,中國將對歐盟乳制品的反補貼調查延長六個月至2026年2月21日,理由是案件太復雜,涉及一些歐盟奶酪、牛奶和奶油產品。

5月,北京宣布對來自美國、歐盟、日本和臺灣的POM共聚物(一種工程塑料)進口徵收高達74.9%的反傾銷稅。美國進口商品被徵收最高74.9%的反傾銷稅,歐洲貨物則面臨34.5%的關稅。

反擊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打壓

這些措施明顯是中國政府對歐盟引入高達37.6%的臨時關稅的懲罰。歐盟那套說辭——"爲了防範不公平補貼的電動車泛濫",中方根本不買帳。更要命的是,歐盟還在當年3月採取了允許追溯徵收關稅的步驟。

中國乘用車協會祕書長崔東樹周一坦言:"新能源汽車出口目前面臨暫時壓力。我們(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率曾經至少爲30-40%,現在放緩到僅10%多一點,意味着(關稅)對(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產生了20-30個百分點的影響,短期影響十分明顯。"

這番話是在中國乘聯會報告6月國內汽車銷量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後發表的。雖然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了12.3%,但環比5月下降了15.2%,新能源汽車出口佔總汽車出口的比例爲21%,比2023年6月下降了3個百分點。

想當初歐盟打着"公平貿易"的幌子對我們下手,現在嘗到苦果了吧!在貿易戰中,沒人會是贏家,但如果你挑起爭端,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聲明:僅供參考。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的結果。

AI Chatbot Avatar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