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散戶投資者在加密市場中難以抵抗持續交易的誘惑?

robot
摘要生成中

在傳統金融市場中,“貨幣的時間價值”或“邊際效益”的概念被強調爲基本原則。然而,在加密市場中,問題變得更加直接和激烈:今天的一百萬美元和五年後的這一百萬美元並不具備相同的價值。原因很簡單,沒有人敢保證那種貨幣將在未來存在,或者交易所仍將繼續運營。

  1. 資本少,無法等待太久 小型投資者通常只掌握有限的資金,從幾十萬到幾百萬越南盾。以如此微薄的資源,即使每年實現理想的30%的利潤,資產翻倍也需要三年時間。而且,市場波動起伏不定,加上現實生活中的變動,使得“等待複利”變得不可能。
  2. 持續波動的環境 與傳統證券市場的固定開盤時間不同,數字貨幣全天候運營。價格每分鍾每秒都在波動,衍生合約和槓杆放大波動,而一些表情幣則產生了無法預測的漲跌。這種特性讓人有種機會不斷出現的感覺,錯過就意味着“白白損失”潛在利潤。
  3. 快速“扭轉局勢”的需求 對於小額資金的散戶投資者來說,難以滿足於穩定的利潤,而是尋求“突發”機會。一次合同價值三倍相當於多次小額獲利;一枚meme coin漲100倍可以縮短十年的財務道路。 "爲了下一局籌碼而下注" 的心態成爲了普遍選擇。
  4. 勝率和輸率 實際上,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故事不再是計算“勝率”,而是“大賺的概率”。高收益的機會幾乎總是伴隨着大失敗的風險。100倍槓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要麼瞬間翻倍資產,要麼立即被清算。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密貨幣市場就像一張不停的撲克桌,玩家只有少量的資金作爲“籌碼”,並且必須全押才能希望有機會存活下去。 結論 持續交易不僅源於散戶投資者的“習慣”或“性格”,還源於有限的資本結構和加密市場的特定環境。當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執行“長期投資”策略時,必然的選擇是尋找短期波動,希望能夠扭轉局面。然而,伴隨而來的是極高的風險率,使得“賺 – 虧”的循環持續發生,而大多數投資者難以逃脫。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