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池的歷史與演變:從中央處理器時代到ASIC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貨幣挖礦自比特幣的早期階段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一段將曾經孤獨的活動轉變爲一個龐大的全球產業的旅程🌍。

從CPU挖礦到礦池的誕生 🚀

早在2009年,任何人都可以用一臺普通電腦挖掘比特幣。難度很低。一切都很簡單。但事情變化得很快,也許是太快了。

2010年底,首個礦池如Slush Pool出現了。這是一個聰明的想法。礦工們開始聯手,結合他們的算力並分享獎勵。這不再是一場不可能的抽獎。它變得更加可預測。

硬件越來越強大 🔥

在2010年,GPU取代了CPU。優越的並行處理。礦池迅速增長。然後FPGA短暫出現。

然後在2013年,ASIC革命爆發。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殘酷的高效。像Antminer S21 Pro這樣的設備每天產生$30-$40 ,電費爲$0.07/kWh(。個人挖礦幾乎被遺忘。

到2025年,我們將有像Antminer S23 Hydro這樣的怪物,擁有580TH/s和9.5 J/TH的效率。或者是3月份發布的Bitdeer Seal Miner A2 Pro Hydro,達到500-530 TH/s。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你需要非常便宜的電力,低於$0.05/kWh,因爲這些設備消耗超過7,000瓦特。這不是開玩笑。

池和它們的模型 🌕

礦池發明了巧妙的系統來分配收益:

  • 老舊的 比例模型:根據你在每輪中的表現支付給你。
  • 按最後 N 股支付 )PPLNS(: 出現於 2011 年,以遏制跳躍的礦工。
  • 按股支付 )PPS(:ViaBTC於2016年8月推出。這是一個有趣的改進。
  • 全額按股份支付 )FPPS(: 出現於2018年。更穩定。更全面。

現代池:一個完整的宇宙 💎

今天,礦池在全球範圍內控制着數百萬個礦工。先進的軟件。競爭性的費用。透明度。像 ViaBTC 這樣的巨頭爲所有人提供服務,從家庭礦工到巨型企業。

配置ASIC並不簡單。你需要強大的電源、高效的冷卻、持續的更新。噪音可能會非常大,但有外部解決方案。當出現故障時,幾乎總是連接或電力的問題。

演變仍在繼續。每一個新設備都帶來更復雜的獎勵模型。更多的公正,較少的波動性。所有這些都支撐着當前的礦業生態系統。某種混亂。始終在變化。引人入勝。

BTC-0.8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