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陷阱:如何識別和逃脫

真該死!我們都曾經跌倒過。那些看起來如此明顯的操作,然後……砰!市場給你一個回馬槍,讓你口袋空空。

它們是著名的“陷阱”,吸引像我們這樣的無知者,一旦我們上鉤,就會把我們搖晃。

最糟糕的之一就是牛市陷阱。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如何在它毀掉你之前識別它,以及當其他人陷入其中時,或許如何從中獲利。

什麼是牛市陷阱?

這是在上升趨勢中發生的骯髒把戲。價格漲到達阻力位,進行所有人期待的典型突破,然後突破阻力... 然後讓你粉身碎骨!

最糟糕的是它給你“確認”已經突破了阻力位。天真的交易者相信牛市仍在繼續,瘋狂買入……幾根蠟燭後,價格卻發生了驚人的反轉,開始了毀滅性的下跌。設置了止損的交易者被迫離場,其餘的人則被困在虧損的頭寸中。

在鬥牛陷阱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通常出現在長時間的漲趨勢之後。買家已經掌控了很長時間,快要耗盡資源。當價格進入阻力區時,這種情況得到確認,價格會減緩,出現更短的蠟燭圖。就像許多買家在獲利了結一樣。

之後,市場在更多買家試圖推動價格突破阻力位之前變得平靜,形成了一次“突破”。沒有經驗的交易者將此視爲漲的延續,並購買更多。

但是由於大多數買家已經耗盡,主導這些阻力區域的賣家開始下單。準備好的買家關閉他們的操作。賣家看到買入量減少後,進一步下更多的賣出訂單。

結果:買家逃跑 + 賣家激進 = 價格急劇下跌,觸發新買家的止損,進一步增強賣家的力量。

如何識別可能的牛市陷阱?

1. 多級抵抗測試

第一信號是一個強勁的持續漲趨勢,在特定的阻力區域有顯著反應。

當價格達到那個水平時,它似乎害怕或尊重它,會稍微回落,然後再漲。在最終災難之前有多次測試。

2. 異常大陽線

在最後階段,出現了一根巨大的看漲蠟燭,突顯出其他蠟燭。

這可能意味着:

  • 新買家相信會突破
  • 一些鯊魚在推高價格以捕捉不明真相的人
  • 賣家暫時允許買家主導,以激活高於市場價的限價賣出訂單

3. 形成區間

最後一個特點是它在阻力位形成範圍型模式。

價格在支撐和阻力之間反彈。這個區間可能不是完美的,但之前提到的大蠟燭在這個區間外形成並收盤。

常見的多頭陷阱模式

模式 #1: 雙重頂拒絕

特徵是兩根突出的蠟燭,類似於正常的雙頂模式,但第二根蠟燭在頂部顯示出大幅拒絕。

長長的影線表明,盡管買方試圖推高價格,但賣方強勢進入並擊敗了他們。

模式 #2: 看跌包絡

蠟燭圖形態對於識別市場的轉折點至關重要。

一個包覆形態出現在經典的牛市陷阱之後,清楚地表明即將出現強烈的下跌趨勢。

模式 #3:失敗的回測

在突破阻力區域後,價格再次測試該區域,失敗並暴跌。

經驗豐富的交易者知道,這是一種在突破重要區域後趨勢延續的最終考驗。

如何避免牛市陷阱

1. 避免遲到的入口

趨勢持續的時間越長,形成陷阱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要進入已經"跑了太久"的趨勢。聰明的交易者會等待抓住在回調期間進場的無知者。

2. 不要在阻力位買入

一個神聖的咒語:"在支撐位買入,在阻力位賣出"。

除非價格在突破阻力位後重新測試該區域並確認新趨勢的開始,否則不要嘗試在阻力位購買。

3. 等待回測

一旦突破的阻力區域變成支撐。等待價格不僅突破一個阻力區域,還要重新測試並獲得動能後再進行購買。

4. 觀察價格行動

當你看到一個漲趨勢接近阻力時,觀察價格的表現:

★ 如果出現更短的蠟燭,說明沒有交易的成交量和動力 ★ 如果形成長的看跌蠟燭和短的看漲蠟燭,熊市正在掌控 ★ 如果蠟燭頂部有長燭芯,熊市正在限制價格

如何利用牛市陷阱進行交易

方法 #1:購買回測

如果你想在支撐位買入,等待價格下跌以重新測試支撐位,然後再開一個買入訂單。

通過蠟燭圖形或指標確認。例如,如果在重新測試後形成一個看漲吞沒形態,買入會更安全。

方法 #2:成功趨勢變化後出售

最安全的方式是接受趨勢已經改變並隨之而動。

等待價格突破阻力位,回調測試作爲支撐,失敗並收於其下方。等待重新測試作爲確認,然後在阻力位上方設置止損賣出。

結論

牛市的陷阱吸引交易者進行高風險交易,這通常以損失告終。但通過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可以將其轉化爲盈利的配置。

市場慷慨地獎勵那些懂得閱讀它的人。不要成爲掉入陷阱的傻瓜;要成爲利用它的獵人。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