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比特幣土地爭奪戰已達到臨界點。上市公司現在掌握超過 1M BTC——這 $111B 的機構加密貨幣囤積讓我想知道這些西裝革履的人是否真的理解一些普通交易者所不懂的東西。我已經跟蹤這個變化好幾個月了,讓我告訴你,這不再只是普通的加密貨幣布道者。Strategy座擁636K BTC的巨額財富,而MARA Holdings則以52K的規模緊隨其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MARA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礦業公司轉變爲一個嚴肅的國庫參與者,而他們的競爭對手在2022年的血腥崩盤中卻恐慌拋售。不過,交易所和ETF仍然是擁有1.62M BTC的真正大戶。這創造了一種奇怪的動態,散戶投資者現在可以獲得不接觸實際加密貨幣的敞口——我對此是否對市場健康並不完全相信。從這些資金流動來看,我識別出三個應該利用這一機構潮流的項目——盡管我對每個項目都有一些顧慮。## 1. 比特幣 Hyper ($HYPER) – 比特幣的二層改造據稱,Bitcoin Hyper 正在通過使用 ZK rollup 構建基於 Solana 的第 2 層解決方案來解決比特幣臭名昭著的遲緩問題。從紙面上聽起來很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持懷疑態度——我們看到過多少“比特幣殺手”失敗了?這個提案很簡單:將你的BTC橋接到他們的網路,獲得包裹BTC,然後你就可以使用dApps和交易NFT,而無需放棄比特幣生態系統。他們的$HYPER token提供更低的費用和DAO投票權。他們在預售中以每個代幣0.012865美元籌集了$14M ,這表明市場有一些興趣。然而,78%的質押獎勵似乎過於高,難免讓人懷疑——經典的加密貨幣龐氏經濟學在作祟?也許是,但機構資金湧入比特幣可能會提振所有項目,包括這個。## 2.Snorter Bot ($SNORT) – 自動模因幣交易Snorter在Telegram上自稱是您的個人 meme 幣偵探。它掃描Solana的 meme 幣,以尋找 rugpull 紅旗,聲稱成功率達到85%。我對此表示懷疑——如果他們真的能如此準確地預測騙局,爲什麼不自己進行交易呢?他們的機器人根據您的參數執行自動買賣訂單,而他們的 $SNORT token 將交易費用降低到 0.85%,同時取消每日限額。鏡像錢包功能看起來很有趣,但感覺這只是鼓勵盲目復制,而不是智能投資。籌集了370萬美元,代幣價格爲0.1035美元,他們承諾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前推出,並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124%的年質押獎勵。又是不可持續的收益!我見過無數這樣的自動交易解決方案來來去去,但機構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可能會給這個項目帶來暫時的提升。## 3. 以太坊 ($ETH) – 機構的亞軍以太坊仍然是加密貨幣的堅實第二選擇,上市公司已經持有約320萬ETH (大約140億美元)。像BitMine和SharpLink Gaming這樣的公司在市場被比特幣的戲劇性表現分散注意力時,悄悄地在積累。ETH驅動着整個dApp生態系統,從DeFi到數字房地產。盡管在Q2初期有所回落,但它目前已反彈至$4.4K,年漲幅達到84%。與之前的選項不同,ETH 具有實際的實用性和機構支持——但其生態系統正越來越擁擠,競爭對手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這段企業戀情是什麼意思?這些大公司囤積比特幣是在玩一場長期遊戲——在市場低迷時堅持持有,並在價格下跌時進行平均成本購買。他們的策略很簡單:積累並等待。但讓我們面對現實——這種市場集中度看起來令人擔憂。少數公司現在控制着總供應量的巨大份額。當他們需要流動性時會發生什麼?市場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崩潰。對於像比特幣超級和Snorter Token這樣的預售,這波企業採用潮流可能會提供暫時的順風。但不要將漲的潮水誤認爲是一個好的產品。
企業比特幣囤積達到100萬 - 在大資金湧入時,瞄準最佳加密貨幣
企業比特幣土地爭奪戰已達到臨界點。上市公司現在掌握超過 1M BTC——這 $111B 的機構加密貨幣囤積讓我想知道這些西裝革履的人是否真的理解一些普通交易者所不懂的東西。
我已經跟蹤這個變化好幾個月了,讓我告訴你,這不再只是普通的加密貨幣布道者。Strategy座擁636K BTC的巨額財富,而MARA Holdings則以52K的規模緊隨其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MARA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礦業公司轉變爲一個嚴肅的國庫參與者,而他們的競爭對手在2022年的血腥崩盤中卻恐慌拋售。
不過,交易所和ETF仍然是擁有1.62M BTC的真正大戶。這創造了一種奇怪的動態,散戶投資者現在可以獲得不接觸實際加密貨幣的敞口——我對此是否對市場健康並不完全相信。
從這些資金流動來看,我識別出三個應該利用這一機構潮流的項目——盡管我對每個項目都有一些顧慮。
1. 比特幣 Hyper ($HYPER) – 比特幣的二層改造
據稱,Bitcoin Hyper 正在通過使用 ZK rollup 構建基於 Solana 的第 2 層解決方案來解決比特幣臭名昭著的遲緩問題。從紙面上聽起來很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持懷疑態度——我們看到過多少“比特幣殺手”失敗了?
這個提案很簡單:將你的BTC橋接到他們的網路,獲得包裹BTC,然後你就可以使用dApps和交易NFT,而無需放棄比特幣生態系統。他們的$HYPER token提供更低的費用和DAO投票權。
他們在預售中以每個代幣0.012865美元籌集了$14M ,這表明市場有一些興趣。然而,78%的質押獎勵似乎過於高,難免讓人懷疑——經典的加密貨幣龐氏經濟學在作祟?也許是,但機構資金湧入比特幣可能會提振所有項目,包括這個。
2.Snorter Bot ($SNORT) – 自動模因幣交易
Snorter在Telegram上自稱是您的個人 meme 幣偵探。它掃描Solana的 meme 幣,以尋找 rugpull 紅旗,聲稱成功率達到85%。我對此表示懷疑——如果他們真的能如此準確地預測騙局,爲什麼不自己進行交易呢?
他們的機器人根據您的參數執行自動買賣訂單,而他們的 $SNORT token 將交易費用降低到 0.85%,同時取消每日限額。鏡像錢包功能看起來很有趣,但感覺這只是鼓勵盲目復制,而不是智能投資。
籌集了370萬美元,代幣價格爲0.1035美元,他們承諾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前推出,並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124%的年質押獎勵。又是不可持續的收益!我見過無數這樣的自動交易解決方案來來去去,但機構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可能會給這個項目帶來暫時的提升。
3. 以太坊 ($ETH) – 機構的亞軍
以太坊仍然是加密貨幣的堅實第二選擇,上市公司已經持有約320萬ETH (大約140億美元)。像BitMine和SharpLink Gaming這樣的公司在市場被比特幣的戲劇性表現分散注意力時,悄悄地在積累。
ETH驅動着整個dApp生態系統,從DeFi到數字房地產。盡管在Q2初期有所回落,但它目前已反彈至$4.4K,年漲幅達到84%。
與之前的選項不同,ETH 具有實際的實用性和機構支持——但其生態系統正越來越擁擠,競爭對手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這段企業戀情是什麼意思?
這些大公司囤積比特幣是在玩一場長期遊戲——在市場低迷時堅持持有,並在價格下跌時進行平均成本購買。他們的策略很簡單:積累並等待。
但讓我們面對現實——這種市場集中度看起來令人擔憂。少數公司現在控制着總供應量的巨大份額。當他們需要流動性時會發生什麼?市場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崩潰。
對於像比特幣超級和Snorter Token這樣的預售,這波企業採用潮流可能會提供暫時的順風。但不要將漲的潮水誤認爲是一個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