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陷阱:识别和逃脱指南

哦,我被那些该死的牛陷阱困住了多少次了!所有交易者都有看似显而易见的交易记忆,但一旦进入市场,市场就背弃了我们,我们最终亏损了。

这些就是臭名昭著的“交易陷阱”,它们诱惑像我们这样的无知者,然后在我们上钩时给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最常见的这种套是牛市套。我将告诉你这到底是什么,如何在被套死之前识别它,以及最重要的:当其他人陷入其中时,如何从中获利。

什么是牛市套?

牛市陷阱发生在价格上涨至阻力位时,进行我们期待的典型突破,随后在突破该阻力水平后……惊喜!又转头回去,把你晾在一旁。

这个模式是欺骗性的,因为它给你提供了"突破确认",让任何人都相信上涨趋势仍在继续。你进场买入,结果,几分钟后价格突然反转,开始急剧下跌。那些设置了止损的人被清除,而其余的人则被迫持有亏损头寸。

在牛市中,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通常在长期的唱多趋势之后形成。买家已经控制了很长时间,可能即将耗尽他们的资源。当价格最终进入阻力区并形成更短的蜡烛时,这一假设得到了证实。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许多多头交易者在获利了结。

之后,市场在更多买家进入并试图将价格推高到阻力位之上之前变得缓慢。形成了一个“突破”,而新手买家将其解读为上涨趋势的延续。

然而,总是潜伏在阻力区的卖家开始用卖单涌入市场。聪明的买家开始平仓,当卖家看到买入量减少时,他们会更加猛烈地进攻。

结果导致的不平衡使趋势向卖方倾斜。新买家的止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给卖方带来更大的力量。而那些没有设置止损的人则被困在一个已经与他们相反的趋势中。

如何识别可能的牛市套?

如果您知道去哪里寻找,则不必是天才即可发现牛市陷阱:

1. 多重阻力测试

第一信号是一个强烈的持续唱多趋势,在特定的阻力区域内产生显著反应。当达到某个水平时,买家似乎对此保持尊重,价格在尝试进一步上涨之前回落。

作为一般规则:如果在长期的上涨趋势之后,价格多次测试一个阻力位,请保持警惕。

2. 不寻常的大阳线

在套的最后阶段,通常会出现一根巨大的唱多蜡烛,主导之前的蜡烛。

这根蜡烛可能意味着几件事:

  • 新买家相信有突破,纷纷涌入
  • 操纵者故意推高价格以吸引不明真相者
  • 卖方暂时让买方主导,以激活高于阻力位的限价单

3. 形成一个区间

牛市陷阱通常在阻力位形成一个区间型模式。陷阱的开始很容易识别,因为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巨大蜡烛突破并在这个区间之外收盘。

常见的牛市套模式

它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但都遵循同一个概念:一个阻力位被测试,价格试图突破,然后市场崩溃。

模式 #1: 双顶拒绝

它的特点是两根突出的蜡烛,类似于正常的双顶图案,但第二根蜡烛在顶部显示出大幅拒绝,并带有长上影线。

模式 #2: 吞噬空头

蜡烛图形态对识别市场的转折点至关重要。当一个吞没形态在经典的套多形态之后形成时,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即将出现强烈的下跌行情。

模式 #3: 失败的测试

另一个常见的模式发生在价格突破阻力区域后,价格回来测试该区域但失败并崩溃。这是在突破重要阻力后进行的最终测试。

如何避免掉入套?

1. 避免晚入场

一段时间的唱多趋势通常是这种套的信号。上涨的时间越长,形成套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要成为那个在大家都在退出时进入的傻瓜。

2. 不要在阻力位买入

是的,我知道“必须跟随趋势”,但是在阻力位买入是金融自杀。更安全的做法是在支撑位买入。

3. 等待回测

如果想在突破阻力后进场,至少要等价格回测(现在的支撑)并反弹后再执行买入订单。

4. 观察价格行动

注意价格在接近阻力时的表现:

  • 如果形成更短的蜡烛,说明缺乏成交量和动量
  • 如果出现长的看跌蜡烛和短的看涨蜡烛,熊市正在掌控局面
  • 如果蜡烛上方有长的蜡烛芯,卖家正在阻止上涨

如何操作牛市陷阱?

方法 #1: 购买回测

如果你想在支撑位买入,等到价格下跌以测试该水平,然后再开一个买单。

方法 #2: 在趋势变化后出售

操作的最安全方式是接受趋势已经改变并随之而行。等待价格突破阻力位,回测,然后收盘在阻力位下方,形成确认的看跌模式。将你的止损设置在阻力位上方,目标位设在下一个支撑位。

结论

牛市的套使经验不足的交易者感到恐慌,但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可以转变为盈利的配置。

这个市场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钱,但前提是我们知道如何正确解读它。不要再成为这些套的受害者;把它们转变为你的秘密武器,让你在别人哭泣他们的损失时,自己一路笑着走向银行。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