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 現象解密:無視質疑聲浪,仍有數百萬人每日打卡?

Pi Network(PI)自 2019 年推出以來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具爭議的項目之一。儘管面臨著嚴重的質疑聲浪,以及長達數年的延遲上線和不透明的運營模式,Pi Network 卻依然保持著驚人的用戶黏性和熱度,吸引數百萬人每日忠實「打卡挖礦」。這一矛盾現象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何在專業投資者普遍避之唯恐不及的情況下,普通大眾卻對其趨之若鶩?

Pi Network:承諾與現實的巨大鴻溝

(來源:CoinTelegraph)

Pi Network 由聲稱擁有史丹佛大學背景的創始團隊於 2019 年創立,以「重新定義加密貨幣挖礦」為口號,承諾用戶無需專業設備,只需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即可「挖礦」獲取 Pi 幣。該項目採用恆星共識協議(SCP)和社會「安全圈」機制,而非傳統的工作量證明(PoW),宣稱這將實現更具包容性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

然而,從承諾到現實的道路卻異常漫長:

2019 年:項目啟動,承諾短期內開放主網

2025 年 2 月:在多次延期後,Pi 終於開放其期待已久的主網

現狀:遷移延遲、KYC 積壓、存取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存在

Pi 幣價格也經歷了劇烈波動,從 2025 年初接近 3 美元的高點暴跌至 2025 年 9 月的 0.34 美元左右,跌幅高達 90%。

五大危險信號:專業投資者為何避開 Pi Network

儘管 Pi Network 聲稱擁有數千萬用戶,但加密貨幣專業人士和分析師普遍對其持懷疑態度,主要基於以下五個關鍵問題:

1. 高度中心化的控制結構

Pi Network 雖然宣稱是「開放網路」,但實際上控制權高度集中在核心團隊手中。所有驗證器節點仍由項目開發人員而非獨立社區成員運營,這與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基本原則背道而馳。

2. 不透明的代幣經濟學

(來源:CoinTelegraph)

Pi 設定了 1000 億個代幣的最大供應量,分配如下:

· 65% 用於社區挖礦獎勵

· 20% 用於核心團隊

· 10% 用於基金會儲備

· 5% 用於流動性

然而,實際流通量取決於有多少代幣遷移到主網,而這一過程被嚴格控制,缺乏透明度。更令人擔憂的是,一個名為「GAS...ODM」的神秘錢包已悄悄累積了 3.31 億個 Pi 幣,引發市場操縱疑慮。

3. 類似多層次營銷的推薦機制

Pi Network 的核心增長機制高度依賴推薦和「安全圈」擴展,新用戶必須通過現有用戶的邀請碼才能加入。每次成功邀請可獲得 25% 的額外挖礦獎勵,這種分層招募系統與多層次營銷(MLM)模式極為相似。

4. 上市受限與流動性問題

即使在主網啟動後,Pi 的交易場所仍僅限於 Gate 等交易所,其他平台因代幣經濟學和中心化問題而拒絕上線 Pi,這嚴重限制了其流動性和價格發現機制。

5. 中心化 KYC 帶來的隱私風險

要將挖礦的 Pi 遷移到主網,用戶必須通過「了解你的客戶」(KYC)認證,上傳政府身份證件並完成臉部識別。這些敏感數據存儲在中心化服務器上,而非用戶控制的系統,帶來嚴重的隱私和安全風險。

解密 Pi Network 的持久魅力:為何數百萬人仍在「挖礦」?

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和質疑,為何 Pi Network 仍能保持強大的用戶黏性?這一現象背後有四個關鍵心理和社會因素:

1. 零門檻參與的心理吸引力

Pi Network 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其極低的參與門檻:

· 無需投資資金

· 無需專業知識

· 無需耗電的挖礦設備

· 每日只需點擊一次按鈕確認「挖礦」

這種「零風險、可能高回報」的心理模式對缺乏加密貨幣經驗的普通用戶極具吸引力,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根據網絡分析,Pi Network 的主要用戶來自越南(10.2%)、韓國(8.2%)、印度(6.66%)、美國(6.6%)和衣索比亞(5.2%)。

2. 社區認同與歸屬感

Pi Network 成功創造了強大的社區認同感:

· 用戶自稱為「先鋒」(Pioneers)

· 每日點擊、推薦和團隊建設形成社交儀式

· PiFest 和「Pi 地圖」等活動強化社區凝聚力

這種歸屬感和集體身份認同對許多用戶來說比實際的經濟回報更有價值,解釋了為何即使在代幣價格暴跌 90% 的情況下,用戶忠誠度仍然很高。

3. 行動優先的普惠設計

Pi Network 將自己定位為「智能手機時代的加密貨幣」,摒棄了複雜的錢包和挖礦設備,將參與簡化為一鍵操作。這種設計特別吸引那些:

· 非技術背景用戶

· 缺乏銀行帳戶的人群

· 對傳統加密貨幣感興趣但望而卻步的新手

在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將超過 69 億的背景下,這一策略瞄準了比傳統加密貨幣市場大得多的潛在用戶群。

4. 希望與夢想的經濟學

Pi Network 的敘事刻意著眼於長遠願景,而非當前實用性。對許多用戶來說,參與 Pi 不僅是一項投資,更是一種希望:

· 希望早期參與者能獲得豐厚回報

· 希望成為下一個比特幣早期採用者

· 希望通過簡單行動改變經濟命運

這種希望驅動的參與模式使得遷移延遲或上市受限等問題被重新定義為暫時障礙,而非根本缺陷。

Pi Network 的未來:轉折點將至

Pi Network 的持久力從來都不是短期價格的體現,而是其能否將大眾好奇心轉化為實際功能的能力。對於觀察者和參與者來說,以下四個關鍵指標將決定其未來走向:

去中心化進程:核心團隊是否會真正放權,允許獨立驗證者參與網絡治理

主流交易所上市:幣安等大型交易所的態度將極大影響 Pi 的流動性和價值

生態系統發展:實際應用和使用場景的出現比宣傳更能證明項目價值

KYC 與遷移進度:透明、持續增長的鏈上用戶數量是任何功能性經濟的基礎

如果這些里程碑能夠順利推進,Pi Network 的熱度可能最終轉化為實質性價值。如果進展持續停滯,那麼這個項目可能最終被證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注意力騙局」,其主要產品始終是希望,而非實用功能。

無論結果如何,Pi Network 的現象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刻的社會學和心理學案例研究,展示了人類對於低風險、高回報承諾的永恆吸引力,以及社區認同在數字時代的強大力量。

PI-1.81%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